醫院消毒滅菌知識普及

在醫療領域,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類,明確消毒滅菌的定義和原理,熟練常用消毒滅菌方法和注意事項,對於確保病人和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至關重要。

1.微生物的分類

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類微小生物。他們數量眾多,數量眾多,總數超過數十萬。根據其大小、結構和組成,微生物大致可分為三類:非細胞微生物、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細胞型微生物。

非細胞生物:亞病毒、病毒

原核生物:細菌、放線菌、藍綠菌、支原體、披衣菌、立克次體。

真核生物:真菌、原生動物、單細胞藻類
12.消毒滅菌的定義與原理

消毒:是指殺死或清除傳播介質上的病原微生物,使其無害化的過程。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或消滅病原微生物的數量,並降低感染的風險。

滅菌:是指殺死或除去傳播介質上所有微生物(包括細菌芽孢)的過程。滅菌物品稱為“無菌物品”,主要用於需要進入人體,包括進入血液、組織、體腔的醫療器械,如手術器械、注射器械等。

3. 消毒等級

1、滅菌等級:

定義:殺死包括細菌芽孢在內的所有微生物,以達到無菌保證水準。

常見的方法有壓力蒸氣滅菌/乾熱滅菌、環氧乙烷、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、低溫甲醛滅菌等。

2、高水準消毒:

定義:殺死所有細菌繁殖體,包括分枝桿菌、病毒、真菌及其孢子和大多數細菌孢子。

常見的方法包括使用含氯製劑、二氧化氯、鄰苯二甲醛、過氧乙酸、過氧化氫、臭氧、碘酊等以及在規定條件下能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學消毒劑,以適當的濃度和有效作用時間進行消毒。

3.中效消毒:

定義:中效消毒劑可殺死分枝桿菌、細菌繁殖體、大多數病毒和大多數真菌,但不能殺死細菌芽孢。

常用的方法有使用碘類消毒劑(碘酊、洗必泰碘等)、酒精與洗必泰複方、酒精與季銨鹽複方、苯酚等消毒劑,在規定條件下,以適當的濃度和有效作用時間進行消毒。

4、低效率消毒:

定義:能殺死細菌繁殖體、親脂性病毒等,但不能殺菌、結核桿菌,無法滅活B型肝炎病毒等。

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季銨鹽(苯扎溴銨等)、雙胍類(洗必太)等消毒劑。 ‍
微信圖片20240709154330

4.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
醫院消毒滅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滅菌和化學消毒滅菌兩大類。

物理消毒滅菌
①乾熱消毒滅菌:透過乾熱空氣消毒,適用於耐熱但不耐濕的物品。一般80-100℃乾熱1小時可殺死繁殖體,160-170℃乾熱2小時可殺死孢子。常用的方法有燃燒和乾烤。

②濕熱消毒滅菌:包括煮沸滅菌和高壓蒸氣滅菌。濕熱消毒滅菌由於空氣和水蒸氣的熱傳導,傳熱快,滲透力強,需要較低的溫度和較短的時間。煮沸法適用於耐高溫物品,高壓蒸氣滅菌廣泛用於各種醫療器材的滅菌。

③輻射消毒:利用紫外線、電離輻射等殺滅微生物。紫外線空氣消毒機常用於室內空氣消毒,但要注意的是,紫外線對人體有害。消毒時要確保無人在場。

④微波消毒:利用高頻電磁波的熱效應和綜合作用進行殺菌。適用於食品、藥品及某些醫療器材的消毒。

化學消毒滅菌

①含氯製劑:如次氯酸鈉、二氧化氯等,可有效殺死多種病原微生物,但應注意對金屬有腐蝕性,使用時應控制濃度及作用時間。

②過氧化物消毒劑:過氧化物消毒劑,此類消毒劑包括過氧乙酸、過氧化氫、二氧化氯和臭氧。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常用於室內空氣消毒和表面消毒。臭氧是一種高效能消毒劑,可以殺死多種微生物。臭氧氣體或水溶液具有很強的殺滅微生物的作用。常用於飲用水消毒、污水處理、空氣消毒及物體表面消毒。

③醛類消毒劑:如戊二醛,對細菌芽胞有較強的殺滅作用,但使用前需徹底清洗,以防止殘留對人體造成危害。

④酒精消毒劑:主要是乙醇、異丙醇、正丙醇或兩種成分的複配製劑。常用於手部和皮膚消毒,也可用於較小物體表面的消毒。但不適用於油脂和光滑表面的消毒。

⑤含碘消毒液:包括碘及以碘為主要殺菌成分的各種製劑。碘酊是由碘和碘化鉀製成的複合碘消毒劑,適用於手術手和皮膚消毒、手術切口部位、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膚及新生兒臍帶部位皮膚消毒、粘膜沖洗消毒、衛生手消毒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