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消毒灭菌知识普及

在医疗领域,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,明确消毒灭菌的定义和原理,熟练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注意事项,对于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。

1.微生物的分类

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微小生物。他们数量众多,数量众多,总数超过数十万。根据其大小、结构和组成,微生物大致可分为三类:非细胞微生物、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。

非细胞生物:亚病毒、病毒

原核生物:细菌、放线菌、蓝藻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立克次体。

真核生物:真菌、原生动物、单细胞藻类
12.消毒灭菌的定义和原理

消毒: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介质上的病原微生物,使其无害化的过程。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,降低感染的风险。

灭菌:是指杀死或除去传播介质上所有微生物(包括细菌芽孢)的过程。灭菌物品称为“无菌物品”,主要用于需要进入人体,包括进入血液、组织、体腔的医疗器械,如手术器械、注射器械等。

3. 消毒等级

1、灭菌等级:

定义: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,以达到无菌保证水平。

常见的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/干热灭菌、环氧乙烷、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、低温甲醛灭菌等。

2、高水平消毒:

定义:杀死所有细菌繁殖体,包括分枝杆菌、病毒、真菌及其孢子和大多数细菌孢子。

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含氯制剂、二氧化氯、邻苯二甲醛、过氧乙酸、过氧化氢、臭氧、碘酊等以及在规定条件下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,以适当的浓度和有效作用时间进行消毒。 。

3、中效消毒:

定义: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分枝杆菌、细菌繁殖体、大多数病毒和大多数真菌,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。

常用的方法有使用碘类消毒剂(碘酊、洗必泰碘等)、酒精与洗必泰复方、酒精与季铵盐复方、苯酚等消毒剂,在规定条件下,以适当的浓度和有效作用时间进行消毒。 。

4、低效消毒:

定义:能杀灭细菌繁殖体、亲脂性病毒等,但不能杀灭真菌、结核杆菌,不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等。

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(苯扎溴铵等)、双胍类(洗必太)等消毒剂。 ‍
微信图片20240709154330

4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
医院消毒灭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灭菌和化学消毒灭菌两大类。

物理消毒灭菌
①干热消毒灭菌:通过干热空气进行消毒,适用于耐热但不耐湿的物品。一般80-100℃干热1小时可杀死繁殖体,160-170℃干热2小时可杀死孢子。常用的方法有燃烧和干烤。

②湿热消毒灭菌:包括煮沸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。湿热消毒灭菌由于空气和水蒸气的热传导,传热快,渗透力强,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。煮沸法适用于耐高温物品,高压蒸汽灭菌广泛用于各种医疗器械的灭菌。

③辐射消毒:利用紫外线、电离辐射等杀灭微生物。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,但需要注意的是,紫外线对人体有害。消毒时要保证无人在场。

④微波消毒:利用高频电磁波的热效应和综合作用进行杀菌。适用于食品、药品及某些医疗器械的消毒。

化学消毒灭菌

①含氯制剂:如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等,可有效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,但应注意对金属有腐蚀性,使用时应控制浓度和作用时间。

②过氧化物消毒剂:过氧化物消毒剂,此类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、过氧化氢、二氧化氯和臭氧。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。臭氧是一种高效消毒剂,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。臭氧气体或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杀灭微生物的作用。常用于饮用水消毒、污水处理、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。

③醛类消毒剂:如戊二醛,对细菌芽胞有较强的杀灭作用,但使用前需彻底清洗,防止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。

④酒精消毒剂:主要是乙醇、异丙醇、正丙醇或两种组分的复配制剂。常用于手和皮肤消毒,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。但不适用于油脂和光滑表面的消毒。

⑤含碘消毒剂: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。碘酊是由碘和碘化钾制成的复合碘消毒剂,适用于手术手和皮肤消毒、手术切口部位、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、粘膜冲洗消毒、卫生手消毒等。 。